潜江新闻网讯 眼下,夏收战役如火如荼打响,秸秆禁烧工作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昨日,记者跟随园林办事处禁烧办工作人员对辖区各地进行了巡查,在东荆河河堤沿线,记者看到,每隔数百米道路两侧都悬挂着“严禁秸秆焚烧,净化生态环境”的宣传条幅,而在河堤下往农田的每条道路路口,都有秸秆禁烧专班工作人员驻守着,查看农机车辆是否有“准入卡”。
“‘准入卡’其实就是指收割机是否配备秸秆粉碎装置,现在凡进入农田作业的收割机,必须配备秸秆粉碎装置,否则不予发放准入卡。”看到记者的疑惑,园林办事处农办主任王代国告诉记者。
他介绍,为打好今年秸秆禁烧攻坚战,该处提早着手、提早宣传,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成立督导组,分设宣传小组,制定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采取张贴标语、安插宣传彩旗、悬挂横幅、发放宣传页、组织宣传车深入田间地头等措施,大力宣传秸秆禁烧的相关政策,使广大农民进一步了解秸秆焚烧的危害,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知识,使秸秆禁烧的政策家喻户晓。
“村干部巡逻监控,深入田间负责本村的秸秆禁烧工作,是办事处筑起的第一道禁烧防线。”王代国说,从月初开始,各村村干部开始进行巡逻监控,每天和村民朝夕相处,这样做起工作来更容易,也能更好地获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谈话间,记者跟随巡查组来到了梅咀村,在该村六组的农田里,一台油菜收割机正在田里来回地穿梭,只见穗粒饱满的油菜很快被机器“吞”进肚里,油菜籽被分离储存,而秸秆则被切割成碎末从机尾均匀地“吐”出来,撒在田里。
村民李大姐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收油菜都是人工收割,收割后秸秆都是就地焚烧。现在用收割机收割,不仅省时、省工,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还能肥田。
看到记者采访,相邻农田的村民也围了过来。“村干部天天在宣传和巡查,焚烧秸秆影响环境,大家都不愿焚烧。过去没禁烧时,四处在冒烟,眼睛都睁不开。现在禁烧,几乎天天都能见到蓝天白云,不烧秸秆肯定好些。”
见村民们对秸秆禁烧工作都非常理解和支持,王代国感慨道,很多村民往年也并不想烧秸秆,可又没有别的好办法。今年通过在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地制止焚烧秸秆,村民们都能接受。
他还告诉记者,办事处在筑牢秸秆禁烧防线的同时,还积极进行疏导。目前,该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也在向农民们进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把秸秆“变废为宝”,在提高秸秆利用率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秸秆禁烧目标顺利实现。(潜江日报记者 王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