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 “这是自家虾稻田里出的大米,又香又糯,拎袋回家尝尝!”
春节里,龙湾镇。沿着234国道旁高耸的“庞清荣家庭农场”往里走,一排平房出现在大片虾稻共作田畔。这位名叫庞清荣的中年汉子,从房里扛出数袋精包装的5公斤装虾稻米,送给前来拜年的亲戚朋友。
“一期流转的近400亩田,今年收成有40多万斤哩!每斤虾稻米卖10元钱,稻谷每斤也能买到1.4元。这些年,咱农民养虾种稻,年年喜获丰收!”庞清荣和乡亲们笑得合不拢嘴,村庄里不时响起的鞭炮声,偶尔经过的龙灯队伍,都给这新年增添了更多的欢乐祥和!
在这个偏远的农业大镇,农民“靠田吃田”吃出了“新花样”——家庭农场、合作社、规模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在龙湾出现。“在农村,大部分年青人在外打工,家里老年人又无力种田。为有效利用土地,做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全镇目前已流转土地2.7万亩,兴建了莱克水产公司小龙虾繁育基地、华惠春现代农业、杰超家庭农场、城投小龙虾养殖基地、楚韵家庭农场等标准化基地。”龙湾镇党委书记从进军告诉记者,像庞清荣这样的家庭农场全镇共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4家。
“我们村是贫困村,咱农场请的都是本村农民。农民把土地流转给我开家庭农场,除每年每亩田收租1千元,他们来农场干活每月还有1500元收入,干活时间和内容就是清晨4点至6点捞虾2小时。”47岁的庞清荣向记者诉说着新年新打算:“开春了,我就把虾稻田后面的那大空地开发成梨园,真正建成生态种养、休闲观光的现代家庭农场!另外,咱田里的虾稻米也申请注册商标了,下一步将批量生产上市……”
记者在春节走访中了解到,该镇在虾稻共作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面与闲置田埂,正在大力推广着水稻、水产品、水生蔬菜、水果“四水”农业复合立体种养技术。“‘四水农业’实现了立体种养,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粮、渔、经’三赢,充分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打造绿色、立体、高效、标准化的种养新模式,是虾稻共作的升级版。”该镇分管农业的党委委员林本浩介绍。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将当地农民的口袋装得“鼓鼓实实”,也令招商引资来镇的企业赚得“满满当当”,更推进着龙湾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发展。去年9月,全国水稻综合种养现场会在该镇瞄新村莱克水产基地参观;去年10月,省粮食局局长专程前来该虾稻共作基地调研粮食安全生产情况;该镇招商企业武汉跃达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示范合作社。
“咱农村日子呀,越过嘛越红火;咱农民百姓呀,真呀嘛真开心!”集镇上,村庄里,田梗边,农民一张张盈满获得感、幸福感笑脸,昭示着对新年的更多美好期盼!(潜江日报记者 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