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天应观与新四军野战医院
当前位置: Home> 新闻> 潜江资讯>
3110 次浏览
2023
02/05
11:02

春节前夕,我从蛰居地的城市回到家乡熊口镇进行了一次探访之旅。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位赵姓老者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远离集镇十公里的赵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寻访天应观旧址。

相传公元960年,在平定五代十国战乱中,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普通军官当上皇帝。赵匡胤本是河北涿州人,幼年家贫,加之兵荒马乱,瘟疫甚行,一家五口人在逃荒路上失散,匡胤跟着父亲赵泓殷,匡义、匡美跟着母亲杜氏,辗转流离,居无定所。一天匡胤父子俩来到湖广江陵龙湾地区的赵脑村(现属潜江市熊口镇),在一破庙内栖身,靠沿门求乞,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一个秋雨绵绵的中午,赵泓殷抱着匡胤在庙内打盹,忽见一白发老翁走到他面前道:“怀抱一条龙,将来会腾空,一旦登皇位,天下第一人。”赵泓殷听后面露喜色,站起身来向白发老翁一揖道:“多谢公公指点,但愿苍天有眼。”抬头一看,老翁不见,一觉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赵泓殷看了看怀中的匡胤,正在熟睡之中,他抱起儿子跪在神像前许愿道:“若是神仙点化,我儿有出头之日,定要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让庙宇恢弘气魄……”话音未落,忽听庙外风雷滚滚,庙内金光闪闪,赵泓殷甚觉奇怪,喊醒儿子,走出庙宇一看,只见秋阳高照,晴空万里,哪里还有淅淅秋雨的影子。

赵匡胤登基后,效盛唐风范,全国各地掀起了修庙宇、敬菩萨的神权活动,身为国父的赵泓殷,没有忘记在破庙里许的心愿,带领家丁仆役,不远千里来赵脑修了一座巍峨壮观的大庙,题名“普兴山”。其含义是赵脑属于水网湖区,没有山,就把庙堂定名为“普兴山”。从此,圣名远播,香火不断。

公元1644年,明末武当道士安天斗因辅佐一支义军夺取明朝天下而失败,骑着白鹤云游名刹古寺,来到“普兴山”上空,忽闻有一股氲氯之气扑鼻,他睁眼一看,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四百多年了,一股帝王之气还未殆尽。”于是拍了拍白鹤的头,落在了“普兴山”寺庙前。安天斗住下后,决心在此修炼,对庙宇进行了扩建,增加了天王殿、东岳殿、祖师殿、观音庵、十朝及四大天王全身辉身塑像,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工艺精湛,所修十朝(即十座地狱,仿秦式模样),峥嵘恐怖,皆以弘扬正气,摒弃邪恶为主旨。安天斗觉得“普兴山”三字不够气派,一时又想不出好的寺名,他听说荆州府将军衙里有位王将军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義之的嫡传子孙,如何求到王将军墨宝?安天斗不仅道行根基深厚,且智慧过人。一天,他旁若无人的闯进了戒备森严的将军衙,有衙役拦阻,他说我有要事见将军。将军听说有道士来访,以礼相待,命衙役奉茶,安天斗接过茶立即倾地,将军看后,不觉怒从心上起,责骂他藐视官府,要将他拘押。安天斗泰然一笑:“请将军息怒,刚才接将军奉的茶,忽听耳内传来救火之声。我来不及禀明将军,用此茶熄灭了庙内的大火。”王将军不信,派两名衙役快马加鞭赶往普兴山察看,几个时辰后,衙役回禀,安道士所言属实。王将军惊叹道:“诚心所致,感应苍天。”于是铺纸挥毫写下“天应观”三字,铁戈银勾,入木三分。安天斗谢过王将军,将斗大如橼的“天应观”三字纳入怀中,宣了声:“无量佛,善哉。”跨上白鹤乘风而去。从此“天应观”三字取代了“普兴山”,安天斗主持天应观期间,香火鼎盛,四季不断,有“小武当”美誉。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朝代的更迭,天应观亦难逃兵燹匪乱的厄运,前三层殿宇毁于战火,只有主建筑还幸存。直到1943年,李人林率43团渡过汉江开辟襄南抗日根据地,襄南军分区战地医院(又称鄂豫边区第12野战医院)和洪山公学(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先后设在天应观。李先念师长曾派5师文工团到医院慰问演出。由于当时战地医院条件差,设备简陋,一些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而牺牲,他们被草草安葬在庙旁一块荒地上,大多数是无名烈士,有姓名记载的有新四军团长马子清(黄冈人)、营长邓绍青(湖南人)、连长张剑龙(孝感人)等。据亲历者回忆,有360多位抗日战士埋在此处。

旧时的天应观占地28000平方米,建有一厅三殿,前后四正堂。两边为厢房,中有天井,檐牙高啄,画柱雕梁,工艺堪称精美。1954年,天应观庙被部分拆除,修建了两所学校,剩余部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1995年10月,为缅怀革命先烈,赵脑村村民捐资出力,修建了一栋三间大瓦房,在庙门前树有一块5.4米纪念碑,上书“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供后人瞻仰。

1959年9月,赵脑村一村民在天应观空地挖土时,约2米深处挖出了一排堆放整齐完好无损的布纹简瓦(现存在潜江博物馆)14块,其中3块瓦的一端,有形态各异的飞禽凸,其头、眼、身栩栩如生,经专家到天应观考察鉴定,这些布纹简瓦属宋代文物。同时,还挖出了不少古陶瓷碎片,对研究天应观的古文化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天应观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听完老者这段讲述,时间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分,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礼,久久难以平静下来。牢记使命,勿忘过去,担当责任,铸魂育人。面对天应观,面对无名烈士纪念碑,是否觉得我们应该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何克新)

来源: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7-2021 www.cnq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潜江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qjw2008#163.com(请将#换成@)举报电话:0728-6293369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鄂公网安备42900502000534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4 鄂ICP备12000686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备案号:鄂备2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