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 见习记者 胡小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代民歌里描绘的画面,如今正在王场镇共和村上演。
8月15日,天气晴朗。临近共和村的大堤下,“咩咩咩”的叫声不时传入耳际,一群波尔山羊或在树荫下慵懒地休憩,或在草丛间觅食,个个毛色光鲜、身形健硕、悠闲自得。
“你看,我这里现在有100多只山羊,其中70只母羊,基本实现自繁自养。”草地上,戴着草帽、拿着羊鞭的“羊倌”王永生跟着羊群,黝黑的脸上满是笑意。
王永生与山羊结缘于6年前。当时,他从事建筑工作多年,正准备转行。恰好岳父家要改种果树,索性就将家里的19只山羊送过来,让他试一试。
抱着“养着玩”的心态,王永生将山羊留下,没想到规模不断扩大,最多时达到200只。
养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王永生就发现,他家的山羊频繁出现拉肚子的情况。
为了弄清楚原因,他四处学习养殖技术,并向专家请教。终于得知,是因为早上放牧时,山羊吃了带露水的青草。
王永生解释,露水在凝结的时候会把空气里的灰尘、细菌带到草叶、草茎上,露水草上会有很多细菌,羊吃了不干净的露水草之后就容易拉肚子。
于是,王永生开始改变养殖模式。每天上午9时,他都会准时给山羊安排一份可口的“早餐”。到了下午2时左右,才会带着羊群出去放牧,直到天黑回来。
“夏季比较热,放牧时间就稍微迟一点。”王永生乐呵呵地说,山羊一年可以生育两次,每次大概2只小羊,养殖1年左右就可以出栏了。因为生态放养,他的山羊肉质鲜嫩,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
根据多年养羊经验,王永生还总结了一个养殖技巧:山羊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跟羊圈大小成正比,每只羊大概需要4平方米的活动空间。
如今,王永生养的山羊不愁养、不愁销,就愁一个新场地。他希望,尽早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建新羊圈,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